一個千古謎團,一邊學習一邊聽歌,到底可不可以是會提高我們的效率,還是會影響我們學習呢?
首先來跟大家科普一下,有一個現象叫莫扎特效應,說的是科學家研究出來發現你在做某一些工作的時候,一邊聽莫扎特的古典樂曲。你那個管音樂的神經元和你管智力的神經元就會發生一些交叉重疊,由此來提高我們的效率。
但是寫作業聽歌也不一定適合於所有人。
很簡單的一個道理,你看有的人就是可以邊喝水邊走路。甚至我以前聽過一些同學說,他們可以邊走路邊吃熱乾麵。
甚至在非常顛簸的公交車上都可以,但是有的同學就完全做不到。所以個體差異其實還蠻大的,有什麼情況適合聽音樂學習呢?又應該聽什麼樣的音樂呢?我來跟大家分享幾點。
第一,其實和你戴耳塞的效果差不多
有時候你在外邊外面非常嘈雜,而且你不知道隨時會冒出來什麼聲音,實在是沒有辦法專心下來。所以在外界環境聲音不確定的情況下,你耳機里聽什麼是你自己可以pick的,這個時候我建議大家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,就可以讓你給自己穿上一層保護色。
第二,你要聽什麼歌取決於你,你現在想幹啥!
如果你做的是一些重複性的工作,比如說上課走神,被老師罰抄課文不太需要動腦子,那你可能會覺得好煩呀,為什麼煩我不煩別人,別人也在走神,你就可以放一些平時自己非常喜歡的音樂,那些加了愛心的歌單,需要靈感的時候,你也可以放一些自己喜歡的歌,讓自己找一找感覺,讓自己不要犯困,調動自己身體裡面的能量來把事情完成。
但是!
當你要做一些動腦子的工作的時候,比如說做數學題物理題,我的建議你要放音樂,就給放純的,非常純的,不要有人在那唱的,不要放電音、搖滾蹦迪的歌曲,也不要放那些你聽到前奏馬上就忍不住跟唱的歌曲,你可以放鋼琴曲或者白噪音。
什麼是白噪音呢?
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下雨的聲音,這個音效很特別,可以讓人心情迅速的平靜下來。還有一種那種模擬圖書館和咖啡店的聲音,也會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。
當然還有一些特殊情況。
就是比如說學英語,不管你是要練聽力,練口語還是背單詞寫作文,都是需要你調動各個感官的一個工作。你就把耳機摘下來,不要聽了。
當然我今天分享這些,也只是想給大家一些小建議,什麼時候適合聽,什麼時候不適合聽,其實決定權都在你自己,還是希望大家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。
如果靜不下心的時候。
可以聽一聽純音樂或者白噪聲,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給我安利你們喜歡的歌。